作為一名市場營銷人員,當你在看《龍門鏢局》的時候除了看到明星大腕、雷人劇情,你還看到了什么?作為中國平安斥巨資打造的年度大片,陸三金一出場就時時刻刻強調自己平安票號少東家的身份,而劇情發展中平安票號投保重要性的演示,劇中還大量融入了關于保險知識及保險經濟人與客戶之間的段子。在2013年,這類的廣告形式被賦予了一個新的概念——原生廣告。在美國,已經有將近3/4的發布商表示他們已經提供原生廣告產品。更有市調機構指出,2013年美國社交站點的原生廣告規模將達到23.6億美元,占美國所有付費社交廣告支出的38.9%。到2017年社交原生廣告規模將達到45.7億美元,在社交廣告中的占比將達到41.7%。
原生廣告,這個2013年度熱詞榜單上的佼佼者,到底是什么,又為什么讓業界如此熱議?
什么是原生廣告
“原生廣告”(native advertising) 的理念起源于美國,它的發起人和倡導者是一家視頻廣告創業公司Sharethrough的 CEO Dan Greenberg,Dan將其定義為“用戶以實際使用一個平臺的方式利用該平臺”。具體來說,是一種廣告只在一個單獨平臺(比如微博)上被付費投放,并且適合這個平臺的瀏覽環境,以不損害用戶體驗的同時干預客戶認知的商業信息投放模式。目前在這一領域做得比較好的是
Facebook推廣的Promoted News Feed。
筆者認為,原生廣告的概念無非是“新瓶裝舊酒”,并不帶有過多顛覆性的意味。將廣告信息穿插在文章中,那是“軟文”;在電影或是電視劇中,那是“植入”;對一些營銷公司來說,就是“內容營銷”。既然這可以算作是純粹的概念炒作,那么為什么2013年“原生廣告”這個詞這么火,而筆者認為2014年,它還將繼續火下去。
原生廣告有五個突出的特點,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么那么多的品牌主和營銷人士鐘愛它。
1、 廣告系統的封閉性:原生廣告都存在于所謂的“封閉系統”當中,例如Facebook、Twitter、YouTube、Tumblr、Pinterest、Google+、Instagram這些平臺上的原生廣告,其內容的制作與宣傳都發生在其自有的單一平臺上,而且深度融入平臺特性。在單一平臺上與使用者進行互動,讓品牌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受眾、傳遞品牌,也同時確立了平臺的獨特性,讓廣告形式進入一種良性循環的模式。
2、 獨立廣告的精準性:單一平臺的廣告投放形式,可以讓這些平臺基于大數據挖掘進行用戶的分析和精準匹配,從而提升廣告的精準性。
3、 廣告內容的價值性:原生廣告強調的是提供對用戶有價值有意義的內容,徹底摒棄單純的廣告信息。這就要求內容的創造要滿足用戶的生活方式和形態。
4、 廣告內容的原生性:內容的植入和呈現不破壞頁面本身的和諧。而不是為了搶占消費者的注意力而突兀呈現,破壞畫面的和諧性。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影視作品中的“廣告植入”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原生廣告的原因所在。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就是前期沸沸揚揚的“一瓶花生酥引發的植入廣告商業糾紛”,而該劇也被網友戲稱為“長廣告片”。
5、 符合或是刺激用戶的主動性:用戶樂于閱讀,樂于分享,樂于參與其中。用戶主動成為擴散點進行互動分享,而不再是“到我即止”的傳播模式。
正是基于以上五點特性,原生廣告確立了它獨特的優勢。豆瓣曾經做過一個調查,發現這個社區里受歡迎度高的竟然是廣告。這種基于足夠高質量的內容,深度的平臺契合,有意識的用戶習慣捆綁的廣告,不僅不讓人反感,更是有助于提升他們對于品牌的好感度、忠誠度等各項品牌指標。對銷售轉化率的提升也有所貢獻。
你的用戶說過他們討厭廣告嗎?他們只是討厭那些一眼就能看出來而且還展示個不停的廣告。
中國數字廣告的演進
很多人都在抱怨中國市場的復雜性,這讓很多營銷人覺得在中國做市場真的很難。而這也催生出了比較復雜的中國廣告市場,尤其是在互聯網成為媒介之后。
我們用數百年的時間,完成了從清末老佛爺的前門御批牌匾、口號、報紙、電視、戶外媒體等的傳統廣告購買模式向CPM的演進;而在數字化時代,我們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,完成了從CPM到CPC、CPD、Ad exchange再到RTB、程序化購買的革命性演變。數字廣告變得越來越復雜,也在不斷的演進中,實現自己的推陳出新。
以Banner為代表的互聯網硬廣展示模式,開始讓受眾審美疲勞。十年間,Banner的點擊率從9%下降至0.2%。這種破壞用戶體驗的廣告模式,在初利用流量紅利完成快速變現的使命后,如今正遭遇著變現能力受限,營銷能力下降的瓶頸。
而在另一片新興戰場,
移動互聯網的廣告爭奪戰也已是硝煙彌漫。多終端、多系統、碎片化的移動特性,讓傳統PC互聯網的廣告模式無法在移動端進行直接的復制。移動生態系統正在呼吁真正屬于移動端的廣告變現模式。
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,這一年,原生廣告甫一問世,就受到數字營銷業界的熱捧。因為無論是基于PC互聯網還是移動互聯網,原生廣告都被要求無縫的切入到各個展示形式之中。
2014年原生廣告怎么變
近期,《ADWEEK》采訪了一些原生廣告的一線參與者,傾聽他們對于原生廣告趨勢的看法。在綜合各方觀點和筆者認知的基礎上,筆者認為2014年,原生廣告將顯示出以下三個特點:
1、內容上定制化
2014年,將有更多的品牌主關注和實現對于自己品牌的原生廣告的定制。基于不同廣告投放平臺,推出更為多樣化、風格多變的廣告內容,以定制迎合品牌、環境及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。這其中,數據挖掘將會成為投放精準化的技術基礎。而移動端的投放也會被品牌主分列出來,單獨策劃。
2、行業規范化
IAB(美國互動廣告署)已經就原生廣告確立了標準化術語,并出臺相關的政策。2014年,IFC(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)也有望對這一概念設立行業規范。規范化、標準化、公開化和透明化將成為業界努力的目標,原生廣告將在2014年走向更為規范化的發展歷程。而規范的行業標準也將進一步推動原生廣告的發展。
3、2014年將是原生廣告的爆發期
2014年將是原生廣告的集中爆發期。原生廣告將新聞、科技及廣告內容融為一體,創造了文字、圖片和視頻之外的廣告形式。他們像杠桿一樣,撬動了平臺和科技,將制作出擁有更好用戶體驗的廣告。與普通廣告和計劃性購買相比,原生廣告加深了品牌與目標受眾之間的聯系。
2014年的數字廣告市場將在內容、技術和用戶體驗三個方面開展攻堅戰,而
網絡營銷也將在融入媒體環境、提供用戶價值、快速適配全媒體上進一步向
整合網絡營銷邁進。